农业农村部2023年渔业“走出去”国际合作能力建设培训班顺利开班!

 10月23日上午,农业农村部2023年渔业“走出去”国际合作能力建设培训班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顺利开班。上合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郝国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叶乃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徐甲坤、上合组织经贸学院院长郑师、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三部副部长张晓燕等出席了开班仪式。

微信图片_20240808133406.jpg

 开班仪式上,郝国新表示,上合组织国家经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成立以来,立足促进地方经贸及教育合作,注册成立上合经贸研修院(青岛),启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形成了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可同时容纳近3000人培训、驻训700人。学院积极开展经贸培训、援外培训、语言培训、技能培训等184个班次,吸引来自43个国家的13700余人次参加。积极对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加强与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生态学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培训、办学及产业合作。郝国新希望,以本次培训班的举办为契机,以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不断深化渔业、水产领域的国际产业合作,共同推动相关产业及项目落地,助推上合示范区国际合作再上新台阶。

 叶乃好表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是中国渔业系统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海洋渔业科研机构。建所76年来,黄海水产研究所在解决中国渔业发展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以及科技兴渔、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外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方面引领和推动了中国海洋渔业科技的发展。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黄海水产研究所愿意与各位渔业科技和产业界同仁共同深化渔业科技和产业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渔业科技国际合作协同创新,为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一份力量。

 随后,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姜作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市场开发和客户服务部项目推进处副处长谢蓉蓉分别就我国远洋渔业国际合作法律风险及防范、境外风险防控与融资合作实践展开了主题课程培训。

 本次培训班为期4天,形式多样,主要以课堂教学加实地参观调研相结合。在接下来的时间,学员们将学习国际渔业治理、农业对外合作概况与政策、我国农业生产与贸易格局简述等课程。同时,学员们还将参加中国—东盟国家渔业合作论坛、第26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等。

 在培训期间,学员们参观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等地。

鲁ICP备2024061878号 版权所有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