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围炉煮茶、梧桐书吧体验汉服、艾草工坊制作香囊……2024年12月11日,学院组织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等10个国家的21名外籍留学生走进胶州洋河,开启一场丰富多彩的“Countrywalk”新体验。
活动现场,留学生与当地机关干部、村民围坐一堂,自己动手泡茶、烤红枣、烤橘子,体验围炉煮茶的乐趣。“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竹板一打响连天,诸位细听说艾山”……吉尔吉斯斯坦籍留学生爱丽丝等为大家演唱起歌曲《喀秋莎》,洋河镇大庄村村民崔永祥表演山东快书《话洋河》,中外青年共同朗诵诗歌《再别康桥》……一个个中外文化交流互动,也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在梧桐书吧,外籍留学生们穿上了精美的汉服,在古色古香的环境中漫步,欣赏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著作。
今年7月4日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阿斯塔纳宣言》,宣布青岛成为2024年至2025年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青岛成为中国首个“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体现了青岛、山东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山东以启动“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为新契机,积极支持青岛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支持青岛打造与上合组织国家文化传播、旅游推广等高能级平台,持续塑优旅游环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谱写上合组织国家地方交流合作新篇章。此次活动的举办,让留学生用脚丈量青岛这座城市的多彩风景,用心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洋河镇兴郭村有着150年的手造历史,是远近闻名的“石匠村”。近年来,胶州市聚焦非遗技艺传承和发展,在兴郭村打造“上合有礼·艾上手造”特色村,建设指尖造物坊、有艾工坊、礼遇匠心馆等,拓展手造产业体验新场景,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一系列标准化、数字化的建设成果给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留学生们纷纷表示想要学习先进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以文化融合型产业带动经济,为上合组织国家间的乡村振兴和经贸发展注入多元视角与青春力量。
旅游和文化是世界共通的话题,“好风景”与“好故事”无需借助翻译,便能穿越国籍、文化、语种的界限,让大家的心总能跳动在同一频率上。下一步,学院坚持为上合组织国家“育才”,为多边经贸合作“搭台”的初心使命,通过搭平台、链资源,持续组织开展更多外籍留学生和企业代表“走近上合”品牌活动,为外籍友人了解上合、感知中国提供平台和窗口,展示青岛城市形象、营商环境、文化底蕴等,讲好中国故事,并进一步推广上合组织人民和成员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促进上合组织国家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活动由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胶州市委宣传部、胶州市文旅局联合主办,洋河镇承办。青岛市委宣传部对外传播处处长孙婧,胶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静,上合组织经贸学院院长郑师,洋河镇党委书记姜瑜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