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来自斯里兰卡、亚美尼亚等7个上合组织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博士、学者,及青岛世界汉学中心研习中心主任张潇尹一行12人赴上合示范区调研。上合组织经贸学院院长郑师参加座谈。
郑师对客人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详细介绍了上合示范区和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发展情况。他表示,上合示范区自成立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推进“四个中心”和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加速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截至目前,学院已开展跨境进口基础班—哈萨克斯坦专班等73个涉外班次,来自上合组织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200余人次参加培训。他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深化与青岛世界汉学中心交流合作,促进国际人才资源在上合示范区汇聚融合、实现价值倍增,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的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张潇尹对上合示范区和上合组织经贸学院的建设成果表示赞赏。他表示,希望依托上合示范区和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平台优势,聚焦跨文化人才职业发展需求,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助力国际人才从学术研究到职业实践的高质量转型,为推动与上合组织国家间文化交流和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自亚美尼亚的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鲁昕表示,上合示范区的创新发展态势和上合组织经贸学院的开放合作模式,为国际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平台和实践机会。她希望未来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学术交流助力上合示范区人文建设,成为连接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使者。
期间,客人一行参观了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展厅。
上合示范区管委会综合一部、山东胧爱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世界汉学中心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中心依托北京语言大学丰富的汉学研究资源,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建构学术服务和研究平台,凝聚全球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打造世界汉学家母港与世界汉学“根服务器”。 世界汉学中心精心打造了全球汉学家信息网络系统,联络沟通了100多个国家、近5000名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致力于联络并激活遍布全球的汉学研究与知识资源,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建立世界各国汉学家和汉学机构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学、出版、影视、艺术、文博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中心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学术出版、翻译服务、论坛会议、研习研修、智库咨询等方式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汉学家交流和学术往来互动。